找到相关内容174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大预设的安立——说“德福一致”

    。前者有鼓励作用,后者才是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。在迷众生如果以前句自我陶醉而轻忽第二句的真实,未免是自欺欺人的。更有人以为三界六道是佛陀为众生而方便说法,这么豁达的见解我们不敢苟同。至诚说法尚且不能...的存在,这是具体而真实的。如果意志自由仅止于一项预设,那么所有的道德学说都将悬空而虚乏无力了。其次,上帝存在的预设,东方人便不太能够接受。“人人皆可以为尧舜”,“众生皆有佛性”,圣性与佛性的肯认,是...

    曾锦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967577.html
  • 试论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

    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,才从兜率天宫下生,来到人间,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,继续弘扬佛法和苦众生。这一预言在《弥下生成佛经》有非常详细的记载:“尔时弥勒佛于华林园。其园纵广一百由旬。大众满...便笑,笑世间可笑之人”的对联:其实这就是人们描绘弥勒菩萨(Mait revaB。dhi sattva)在人间“大慈大悲”的佛教形象。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是感召众生实现...

    黄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767843.html
  • 扎西多吉:皈依的真正涵义及目的

    ,所以就披挂上阵,奋不顾身地去拯救儿子。他不但有极大的慈悲心,而且有所向无敌的能力和勇气。大乘菩萨就如同坚强无畏的父亲,他越感觉到轮回的可怕,就越有勇气和决心,不顾私利、毫不犹豫地去众生。这就是形容...。只有学佛的僧众才是我们的道友。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,让我们顺利地到达彼岸,所以是我们的道友及同伴。 第二、就是除了这些僧众以外,修邪魔外道的法或者是不修法的人,他们虽然也同样是众生,比如家里的亲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547564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主题研究

    亦密咒。   能除一切苦,即非能除一切苦,是亦能除一切苦。   能除一切难,即非能除一切难,是亦能除一切难。   成法非法,法会于心,心融于法,法忘其法,法无其法,乃为大法,得众生。   彼岸...。   赵朴老研究佛法般若时,就发现其中有很多的辩证哲理和辩证方法。如只有利他才能自利的菩萨,以救度众生才能自救的辩证目的等。他甚至怀疑黑格尔的辩证法与佛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。这次,听见毛泽东问辩证的...

    田光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979494.html
  • 南山寺碑文

    圣佑国南山极乐禅寺,系文殊菩萨元体化身之光。迨成宗皇帝建立寺院,此广公真慧国师开山,历代方丈和尚立菩萨净修之道。为众生,建立大乘清凉戒坛。嗣法门人接绪元流宗兴传戒沙门,我朝奎衷则公和尚重修寺院,...以总兵尽先补用,并偿换哈齐香阿巴图鲁名号。钦此。至今功成身退,立志修行。闻普济禅师芳名,赴山拜谒,皈依为僧,法名隆法。自此弃职归山,已经奏明在案。身家不恋,名利难萦。慈航苦海,慧剑断尘情。悟七心之尽...

    杯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880104.html
  • 天台宗学派纲要2

    先非后、一时呈现的不可思议的妙义,我们由此可以作出如下的理解:第一:在佛学修为上,必须贞定当下一念的出现。 一念是当下一念,是成佛堕魔的关键,是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,通究宇宙天人实相智慧 之后,为众生...之世界在假合的来来去去中缘起缘灭,它执定住此起灭无定的面向,苦因集生,世界与众生只是苦,故求灭为道,他们以为佛义之真理便在止息此起灭之幻相,起灭非真,故灭此起灭,灭此起灭,即灭此存有,故小乘之修持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681858.html
  • 浅解“弥勒菩萨偈”中的人生哲理

    人灭之前,先行去世。释迦预言,他离开此世间后,将上升兜率天宫,与诸天演说佛法。直至释迦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时,才下天宫,来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,广众生。我国从西晋时就供奉弥勒佛。每年正月初...虽多如森林,嗔火若生,一齐烧尽。所以清净心中一丝一毫不能沾染,亲爱之人要放下,冤家对头也要放下。度一切众生,冤家对头也在内;菩萨没有一个冤家,冤亲平等是大无畏精神。   偈语第二段“人弱心不弱,人...

    圆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7335990227.html
  • 论苏曼殊与佛教——兼与弘一大师(李叔同)比较

    上的准备,为着“生死大事”,或如其得意弟子丰子恺“三层楼”说中的“完美的人格”,意愿恰恰在于“成佛”,众生,故能严守戒律。想当初,苏李二人为《太平洋报》同仁,“南社”中坚,但史料中却没留下什么两...刘三书》)虽然他也知道我佛平等,普渡众生,认为“佛法破愁,基功倍蓰。”但到底不堪“我亦艰难多病日”、“无量春愁无量恨”,更受不了僧侣“食不果腹”的清苦及佛教清规戒律的约束。“自既未,焉能渡人”,故...

    石在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2242281.html
  • 宗门三关直指(上)

    宗趣虽有所不同,但却有一段宗要相同的。同一基础,禅宗成就般若波罗密后,即回过头来,行六万行以度众生。密宗则以般若波罗密多为正机,上求诸佛,完成十波罗密至等觉,还要至妙觉才倒驾慈航,回头来众生,所以无论...上无可捉摸,因此就有“开悟、见性非关语言文字”之说,实则在禅门中确有“鸳鸯绣出从君弄,莫把金针与人”的偈语,任行者怎样恳求禅师还是不肯直说。最多是说:“汝若能直下承当,犹较些子,否则反增罪过”,所有...

    唐普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247933.html
  • 浅说净土

    到开悟见性、了脱生死及学习佛法众生,以便重返世间或各道中行菩萨道。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入空见性呢?因见本性以后,心的光明性觉性会展现出无限大的能力,能知、能觉、能受,能发出慈悲平等心化现于各道中,以解决...净土非净土实为净土,那是内心的另一个世界。  参、为什么要去净土?因环境清净,修行容易,可以再回娑婆乘愿渡生。  (一)环境单纯  佛说阿弥陀经内,本师佛告诉舍利弗;‘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生彼国,所以者...

    紫云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1448486.html